(姓汪属于满族什么后裔?陇西汪姓氏的由来?(姓汪属于满族什么后裔?)
“陇西汪”是姬姓汪的一支。
1、陇西汪氏和其他所有汪氏宗谱都记载陇西汪出自姬姓汪。
据《汪氏通宗世谱》记载,以及徽州、桐城(源于徽州、江西)等地汪氏宗
谱载:鲁国姬姓汪氏传至31代有汪文和迁居徽州,再传至44世汪华,唐初封越国公,其三子名汪达,“字德远,以征贺鲁、龟兹、高昌功袭封上柱国、越国公,享年五十有七,卒葬白渠府北二十里,陕西巩昌派,宋元追封忠应侯,历封崇善衍佑王。”达公次子处惠,袭父爵镇陕西巩昌,遂家于盐川(今漳县),历宋至金,相传为汪古族,迨元至汪世显以武功拜巩昌便宜都总帅,卒赠太师、上柱国,谥义武,追封陇佑王。参考如下资料:
①范墉撰汪钊墓志:其先徽州府歙县人。始祖有曰华者,子达袭爵,移镇陕西巩昌,遂家于盐川,即今漳县是也。历宋暨金,相传为汪古族都总管。
②汪忠让公神道碑:公王姓,由大父彦忠世汪古族,故汪姓。
③王鹤《忠烈神道碑》以为迁本姬姓,世掌汪骨族,因以为氏,即鲁后之说也。
④漳、陇两志:惟汪氏之先,漳、陇两志均谓出于鲁成公子黑肱之后,唐越国公达之后。
⑤杨灸《义武神道碑》以为系出徽州,即越公之说也。
第一条明确指出是汪华三子之后;第二条所说‘王姓”无据,因不知其先祖历史而想当然而来;第三条因果倒置;第四、五条同第一条说法一致。由此可知,汪世显家族确实是汪华第三子汪达之后。桐城《三安汪氏宗谱》记载得非常明确,汪达公衍“陕西巩昌派”,南方各省的家谱几乎都有这样的记载,而许多学者不去查看汪氏家谱资料,却热衷于推测、想像,以上五条资料的说法基本一致,有人偏说相互矛盾,实则是对汪氏家族史的一无所知。
2、汪古族不等于汪世显家族。
据史料记载,“汪古”,又称“雍古”、“旺古”,最早属于活动在阴山以东的回鸽人。金南宋时(即1127-1142年间),已称汪古部人,生活在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地区。汪古部落长期驻守在蒙古通金地带。在蒙古统一北方各部过程中,汪古部落归附蒙古政权,并辅助蒙古人击败了金、宋王朝。阿刺兀恩是蒙古统一时期汪古部落的头领之一。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时,授开国有功者95千户,其中汪古部落占有5千户。从建元朝到元朝灭亡,期间汪古人被封为北平王、高唐王、愉王、赵王。在朝中任重要职位的多数是汪姓。如功绩赫赫世代显贵的汪世显家族,汪世显,最初在金朝为官,展立战功,官至镇远军节度史,巩昌便宜总帅(在今兰州天水),归顺元朝后,对收复汉中成都有功,官拜便宜总帅,掌管秦、巩等二十余州之军事,1320年加封陇右王。
1、为汪芒氏所改,据《通志-氏族略-以名为氏》所载,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国,故址在今浙江省武康县东。其后简为汪氏。
2、出自姬姓。以邑名为氏,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,食采于汪(在今山东省)其后以邑”汪”为氏一云,鲁成公庶子受封于汪邑,其后亦有汪氏。
3、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 汪罔,古国名,被后世讹为汪芒国,国君防风氏。据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及《国语·鲁语下》等记载:夏、商王朝时期有一古汪罔国,国君名防风氏。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,国人迁居湖州的深山里,称汪罔氏。
4、源于突厥族,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汪古部,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。汪古部,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,在唐朝灭西突厥后,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,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,称汪氏。
5、源于姬姓,出自翁氏所分,属于长者赐姓为氏。
6、源于地名,出自古代汪水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汪,古河流名称,亦称潢水。
(二)汪姓始祖是谁?汪姓是谁的后代?
汪姓主要起源就是夏朝古诸侯国汪罔的后裔,在夏商时期,当时的国君是防风氏,由于他们居住在沼泽地带,因此他们的子孙也改为了汪罔氏,之后还建立了汪罔国,不过国家灭亡之后,遗民就迁到了安徽避难,最终汪罔氏也改名为汪姓。
陇西巩昌汪氏系出周颖川侯汪公,至第四十五世始迁陇右巩昌。其先祖唐代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驻守陇右,以四隅为城,肇兴巩昌城。元巩昌便宜都总帅汪世显拓东城,奠定了陇西繁荣发展的基础。
《巩昌汪氏族谱》由汪氏89世孙汪锟、汪钺先生从1991年8月开始编纂,历经15年完成。据记载,巩昌汪氏族谱始自元《陇右汪氏世系勋德录》,后经明、清多次修订,原存《汪氏族谱》一函四卷,民国二十七年四月(1938年4月),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、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偕同王树民先生来西北考察教育途径陇西,在陇西县城西大街汪镜轩家中,潜心研究宗谱,顾颉刚先生并亲笔题词:“……又到汪家巷汪宅看家谱,汪家为陇西大族,唐有汪达,元有汪世显,雄踞一方,犹杭州钱氏也。
以上两部族谱的序言中都以肯定语气表明汪氏的源流,即源于周王室姬姓,其始祖颖川侯汪诵乃鲁成公黑肱之次子,初封汪侯,后便以汪为姓。
汪姓的满族老姓是完颜氏,与金主完颜阿骨打同宗。
完颜氏是最早汉化的女真姓氏。元人陶宗仪的《辍耕录》中说,完颜氏,汉化后为汪姓、王姓,本意为“王”的意思。其二、汪氏一族确切的进京时间为清顺治年间,既随龙入关。也就是1644年。其三、当初是母子六人作为驻防兵来岫岩的,是镶蓝旗人,在佐领哈什哈账下当差。佐领是八旗武官名称,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职或师职。
北镇的满族汪姓,绝大多数都是女真人完颜氏后裔。而完颜氏,那是金朝国姓,也算是大户了,基本上满洲八个旗都有注册。
若想细查前辈在清末某个旗注册,除非找到这个人的名字经历和官职,才能在当地县志中或清史档案中有记载。
北镇还有一些汪姓,老姓是满族汪佳氏,他们是清初融入女真族的汉人后裔。
基本无关,但太平军把王姓称为汪姓:
《天地会与通俗文艺》一章中用大量篇幅介绍游民社会中的隐语、暗号。在太平军中,也有类似的做法:
贼中讳字甚多,如火为亮,华为花,讳伪天父名也。督为率,基为居,讳伪天兄名也。国为郭,明为民,王姓为汪姓,讳洪逆父母名氏也。秀为绣,泉为全,天为添,贵为桂,名福为复,讳天逆幼逆之名也。
附笑话有王姓者,平素最好联谱,每遇姓相似者,不曰寒宗,就说敝族。偶遇一汪姓者,指为友曰:“这是舍侄。”友曰:“汪姓何为是盛族?”其人曰:“他是水窠路里王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