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取名特点?(荣字有没有五画的字?)

anleey2023-11-27 06:11:5718
(荣字有没有五画的字?
清代取名特点?(荣字有没有五画的字?)

1、清代取名特点?

一、明朝皇帝的名字

朱元璋因为是开国皇帝,所以对自己的名字还没法加入一个系列。他是乞丐出身,开始的名字诸如朱重八什么的绝不会这么体面,也不适合当皇帝的气质。他的名字也是经过多次修改,改成现名朱元璋也有一定意思,据说是诛(朱)灭元朝的璋(璋,一种武器),也算是颇有寓意了。

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,为了让子孙后代的名字系列化,便于识别辈分,给他的25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定了一个辈分表,每个表20个字。从他的孙子开始,每代依次向下起名字,固定第二个字:

清代取名特点?(荣字有没有五画的字?)

太子(朱标)家:允文遵祖训,钦武大君胜,顺道宜逢吉,师良善用晟。

燕王(朱棣)家:高瞻祁见佑,厚载翊常由,慈和怡伯仲,简靖迪先猷。

第二个字按照族谱,是古代很常见的现象。而他们对第三个字也有要求,即按照五行排列,每个字里须有这轮五行里的一部分。结合第二字和第三字的要求,就可以看到朱元璋的皇太孙叫做朱允炆,第二字“允”按照辈分表,第三字“炆”含火字边。可惜朱允炆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燕王朱棣(虽是单名,却也开始含木字边的字)发动“靖难之役”夺取了皇位,因此皇帝的辈分表就开始按照燕王家的开始排。

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的“高”字符合家谱,“炽”字火字边;他的孙子朱瞻基,“瞻”字符合家谱,“基”字含有土字底。近期看过《女医明妃传》的人都知道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皇帝,他们是朱棣的曾孙,也符合这个命名规则。

于是就以此类推,将“木火土金水”(相生顺序)循环完再重新开始。所以到了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,也是个木字边。至于这20个字的辈分表,才用了一半,明朝就已经灭亡了。

明朝十六帝

二、清朝皇帝的名字

清朝皇帝入关之前的名字是满文风格,什么努尔哈赤,舒尔哈齐。入关之后,保留满族姓氏,而采用汉化名字。

从顺治开始使用两字的汉化名字(如福临、玄烨等),康熙皇帝规定后代开始用辈分取名,大大地增加了汉化的意味。例如康熙的诸位儿子都是胤字辈的,雍正(胤禛)的儿子都是弘字辈的,乾隆(弘历)的儿子都是永字辈的。

雍正即位后,为了避讳自己名字,将兄弟名字中的“胤”字统统改成“允”字,使兄弟“降一级”,例如八阿哥胤禩就要变成允禩,九阿哥胤禟就变成允禟。他俩其实到后来更惨,因为昔日和雍正抢皇位,在雍正即位后,就将他们贬为庶民,还把他们名字改了。八阿哥就被叫成阿其那,九阿哥就被改成塞思黑。看起来这个名字又回到了他们祖先努尔哈赤的满语风格,其实这阿其那、塞思黑是有侮辱性质的满语,可见雍正对两个兄弟的痛恨。

其实他嘉庆皇帝继位后将“永琰”改成了“颙琰”,将自己“升一级”,避免了兄弟改名。你在《还珠格格》中看到的永琪也是嘉庆皇帝的一位兄弟。道光皇帝也采用这个做法,将自己的名字“绵宁”改成“旻宁”。这两位皇帝改名的方式是利用同音的冷僻字来替代。

清代“文字狱”盛行,导致清人对于政治时事噤若寒蝉,知识分子恐怕因言致祸故纷纷远离经世致用之学,致力于无关乎国计民生的文学训诂和经典考证之学,其著文立说亦不能直抒胸臆,而追求含蓄蕴藉的风格,这也影响了清人的名字的修辞。

清人虽多用双名,但清人的双名并不像以前历代人名中的双名那样有明确显白的含义。清人的双名前后两个字不像“安邦”“、定国”“、广嗣”“、延年”之类的名字能直接组合成词,或者如“三思”、“攀龙”、“慎行”等直接由经文成语中提炼而来,两个字之间往往并无直接的语法上的关联,而只有意义上间接的呼应,由此形成了清人名字含蓄而古奥的特点,如:黄宗羲、耿继茂、洪承畴、潘柽章、傅维鳞、查继佐、魏象枢、徐乾学、刘献廷、严鸿逵、胡中藻、梁诗正、戴衢亨、林春溥等名,双名的两个字都不能组合成词,其意义往往只可意会不能言传。

我们只是从两方面分析了清人命名的特点,实际上,清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时代,其在姓名文化方面也集历代命名艺术之大成,其取名用字可谓丰富多彩,并非是一两个特征所能涵盖的。

2、荣字有没有五画的字?

荣字:普通话读音:róng

五笔:apsu

部首:艹

字形结构:上下结构

五行属性:木

字义:一般指草木茂盛、兴盛、欣欣以向荣、光荣、荣誉、受人尊重、富贵、花草开花等意思。用作人名意指事业兴盛、受人尊重、荣华富贵之义。

热门文章
热评文章
随机文章